——访中国林科院外籍科学顾问、弗莱堡大学森林生长研究所前所长海因里希·施皮克尔(HeinrichSpiecker)中国绿色时报10月30日报道(记者陈永生王钰通讯员吴水荣)我国正在大规模开展以森林抚育为核心的森林经营,年均抚育规模高达1.2亿亩,目的是推动森林结构、质量和功能不断改善和提高。这项工作有多迫切,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巨大?拿德国和我国的黑龙江省对比,反差非常明显。德国的森林面积为1100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31.7%,森林蓄积量33.8亿立方米,每公顷蓄积量高达326立方米,全国年采伐木材6000万立方米,创下1000亿欧元的产值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%。
我国黑龙江的森林面积为1962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43.16%,森林蓄积量16.45亿立方米,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.37立方米,全省年采伐木材628万立方米(采伐限额)。作为老牌工业化国家,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压力巨大,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,德国林业和森林却迅速恢复了生机与活力。木材充分自给,且大量出口,森林经营水平饮誉世界。
人口资源比例、开发强度相近,德国林业对于我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可借鉴性。借着海因里希施皮克尔先生在中国访问的机会,记者采访了他。施皮克尔是森林生长、近自然育林、森林可持续经营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,德国弗莱堡大学森林生长研究所前所长,中国林科院外籍科学顾问,森林经营和森林生长现场指导培训的足迹遍及北美、南美、欧洲、非洲和亚洲,并在德国、中国和巴西培养了大量本科生和研究生。过去的16年中,他曾先后27次来华访问,深谙中国林业和中国森林状况。
施皮克尔说,长期以来,世界各地的人们持续不断地利用森林,过度利用和不科学管理导致森林的退化,如果不开展森林经营,森林的恢复将非常缓慢。德国森林的恢复重建已开展了几百年。施皮克尔说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,德国的森林就已经恢复得很不错了。正因为有专业的人员和技能储备,虽然经过战争的摧残,但森林很快再次得到了恢复。
战后,德国面临巨额经济赔偿。为了筹措资金,大量森林在这一时期被采伐。此后,森林虽然很快得到了恢复,但当时的经营目标是获取最大的木材产量,森林恢复以针叶人工纯林为主,导致了森林病虫害、风雪灾害严重等一系列问题。
施皮克尔说:林业工作者意识到,这样经营的森林是不健康、不稳定的。战后20年左右,德国开始进行纯林转化,以营造更健康、更稳定的森林。直到今天,德国森林经营的目标始终兼具经济和生态、社会效益。
这就是德国森林数据漂亮的原因。德国林业被称为近自然林业,德国的森林经营被称为近自然经营。施皮克尔说,并非所有的森林都开展经营活动,经营目标不同,经营强度也不一样,核心是开展多目标森林经营。在德国,5%的森林被要求严格保护用于发挥生态作用,这类似于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;另外95%则通过开展经营提供多种效益、实现多种目标。
国有林经营主要满足社会和生态需求,但也需实现收支平衡。私有林主开展森林经营不但没有补贴,反而需要向政府缴纳收入税。
施皮克尔说,在多目标经营理念下,经济目标是森林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,获取木材始终是主要经营目的。多目标经营理念并非在所有地块都追求实现多个目标,而是根据立地条件、所处位置等的不同有所差别。
城市周边主要满足居民游憩需要,陡坡主要防止水土流失,土壤条件好的地块主要追求木材产量。德国44%的森林是私有林,施皮克尔本人就是私有林主。私有林主有很大的自主经营权,除了森林法规定的不能改变林地用途、采伐后须立即造林更新、一次性皆伐不能超过0.5公顷等要求外,采什么、在哪采、采多少、栽什么都有很大的自主性。私有林主拥有的森林大多为三代、四代继承所得,传承的思维和理念是把森林经营得更好。
如果留给下一代的森林比接手的时候质量更好、价值更大,私有林主会感到非常骄傲。因此,私有林主开展森林经营的积极性非常高,总是想着再等等、再等等,采伐周期被延长至80年、100年、120年,这使得德国森林的平均年龄接近80年。
森林经营是一项有挑战的工作,需要专业人才,具备经济、生态、社会等多领域、多学科的知识,还需要经营者有全局观,有对森林深刻、全面的了解。施皮克尔说,德国森林经营专业教育设置了众多学科,很多课程甚至直接开设在森林里,森林经营领域也有专门的培训和教育课程,以确保森林经营者具备相应的技能。
在人才保障方面,德国平均每2000公顷森林就有1个专业人才,每3万公顷森林就有一个相当于地区林务局局长的学术型专业人员、10个技术型专业人员和50个工人,这些工人都需要经过3年的专业培训。同时,德国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的公司,私有林主与它们签订合同,委托开展经营活动。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很高,专业公司普遍采用大型设备,以降低人工成本、提高效率。
而大型设备的操作人员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,作业过程中,他们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安全,还要考虑森林的发展,以减少对土壤表面的影响和对留存树木的破坏。近自然是德国森林经营的核心理念。
施皮克尔说,想知道如何经营森林,就应该去问森林,森林会告诉你它的历史、现状以及需要采取的经营措施。例如,从树高可以看出立地条件,从干形可以看出其生长竞争条件。通过观察森林,可以明白自然力的未来发展是否符合预期,决定是否需要人工干预,而最大限度地运用自然力,可以减少人为干扰、降低人工成本,提高生态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收益。
施皮克尔曾在接受美国《科学》杂志专访时提出,近自然育林的道路适合中国林业的发展。他说,中国现在劳动力成本还不太高,要利用这个机会,投入森林经营为未来创造更多效益。如果按正确方式去做的话,现在采取行动,将来,百年之后,会有更好的收益。
资料显示,中国单位面积木材价值仅为德国的1/185。施皮克尔到过山西、河北、黑龙江、海南等多个省份,明年4月10日还要来中国,在山西呆上3个星期,实施与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及山西省中条山林局的中德合作项目。他初到中国,往往才看了几分钟林子,就被问到该怎么经营,回答起来并不容易。好在,森林、树木的生长有相同的规律,德国和欧洲的经验也可应用到中国。
施皮克尔评价,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开展了这么大面积的造林,因此很难全面考虑立地条件、树种选择等综合因素。中国森林经营开展时间不长,经验较为缺乏,且经营大多基于短期目标。
中国很大、森林的情况千差万别,如果采用简单原则、单一措施去约束,很难符合实际需要,实践中也很难遵循,应该给森林经营者一定的灵活度、自由度。这也意味着,要对森林经营者有更好的教育,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森林、科学开展森林经营。
这是当前中国非常需要的。令人欣喜的是,中国正在一些林场推进森林经营样板示范林建设,如河北省木兰林管局、山西省中条山林局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林业局等。这些林场有一定的典型性、代表性,要给它们更大的经营自由度,让它们根据实际情况把森林经营到最好。
这些林场有示范性和先锋性,他们会为周边提供辐射效应。施皮克尔多次强调,在森林经营活动中,有条件的地方要优先投入,这种适应能力非常关键。如果立地条件很差,即便投入经营,也没有多大作用,而一些立地条件非常好的地方,森林都退化了,如果进行一些投入,就可以很快把立地条件的潜力发挥出来。
遗憾的是,他在中国很多地方并没有看到有区别地对待立地条件。他说,立地条件不仅指土壤条件,还包括可及性、目标市场,比如是否接近城市。
很多立地条件很好的地方通常是在沟谷地带,这里可及性非常好,人更容易进入,土壤肥力、湿度、土层厚度都更好,生产力更高,正是因为可及性好,过去受到破坏也更厉害,森林退化也更严重。这些地方投入更多的人力、金钱是值得的,要根据区位等因素对林地进行划分,优先在条件优越的地方加大投入。
本文关键词:乐鱼平台官网首页入口下载,乐鱼app官方下载入口,leyucom乐鱼官网官方网站,乐鱼app官网下载登录
本文来源:乐鱼平台官网首页入口下载-www.zhanerfeng.com